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简介
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是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省级一类赛事,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培训教育中心和相关院校承办。
大赛目的是为适应我省工业发展和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工业强省步伐,培养和选拔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技术与技能人才,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技能大赛计划安排的通知要求举办的。
按通知要求,10月为各参赛单位宣传发动及报名培训阶段,11月为各参赛单位组织比赛选拔阶段,12月进行省级大赛。
比赛项目从最初的软件开发与设计、电子设备装接增加到2013年软件开发与设计、电子设备装接、计算机辅助设计、动画设计、电子设备装接、计算机调试、电子商务等六个项目。
参赛对象面向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及其它行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的在职职工和从业人员,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教师、学生等。软件开发与设计、电子商务为集体竞赛项目,每3人为一队;其它比赛项目为个人单项比赛,每5人为一队。每个项目每个单位最多选派5个代表队参加省级竞赛。每个参赛代表队指定1名教练或指导教师。
大赛成立组委会,组委会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及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组成。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竞赛组、裁判组、秘书组等机构,负责竞赛日常工作。
大赛的奖励方式如下:
(一)本次竞赛各项目分为职工组(学校教师、企业职工)、高校学生组、中职学生组,各组分别设个人一、二、三等奖,分别按参赛人数的5%、10%、20%比例选定。(注:从2013届比赛开始分组,原来都是同场竞技不分组的,并且获比例下调,原来是10%、20%、30%)
职工组:获得竞赛项目个人成绩前三名的选手,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河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符合条件者可申报技师职业资格(已具备技师资格满一年的,可申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获得竞赛项目个人成绩第四至十名的选手,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符合条件者可申报高级工职业资格,已具备高级工职业资格满一年的可申报技师职业资格。
高校学生组、中职学生组:获得竞赛项目个人成绩前十名的选手,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符合条件者可申报高级工职业资格,已具备高级工职业资格满一年的可申报技师职业资格。
(二)获得竞赛项目个人成绩二、三等奖的选手,符合条件者可申报高级工职业资格(中职学校学生申报中级工职业资格)。
(三)对一、二、三等奖以外的参赛选手,由大赛组委会核发优秀选手证书,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办理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四)大赛各项目分组设团体奖。团体一等奖占10%、团体二等奖占20%、团体三等奖占30%;另设特别贡献奖、优秀组织单位奖、优秀组织个人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裁判员奖。
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铺开,各届基本情况如下:
年度 | 比赛地点 | 比赛时间 | 比赛项目 | 赛事规模 | 备注 |
2010年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 |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 10月22日至24日 | 园区网构建与服务实现(网络设备调试员)、电子设备装接工。 | 219名选手来自全省50个代表队,不仅包括多所高等院校师生,还包括中国电子工业集团54所、13所等科研单位的高级工程师等, | |
2011年河北省软件开发与设计职业技能大赛 |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 11月25日至27日 | 软件设计与开发 | 来自全省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的技术骨干、教师和学生192人,分64个代表队 | |
2012年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 |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 12月14日至16日 | 软件开发与设计、电子设备装接 | 来自全省企业、科研院所、中职和高等院校的154个代表队、602名选手来自企业一线职工、科研院所技术人员、中职和高等院校师生602人参赛。参赛选手有技师、副教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年龄最小的16岁,年龄最大的56岁。 | |
2013年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12月20日至22日12月27日至29日 | 软件开发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动画设计、电子设备装接、计算机调试、电子商务。 | 来自全省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一线职工和技术骨干以及中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1200余人参赛 大赛规定,各项目分为职工组(学校教师、企业职工)、高校学生组、中职学生组,各组分别设个人一、二、三等奖,分别按参赛人数的5%、10%、20%比例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