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简介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是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参赛选手由各省选拔产生,一般每个学科或专业分配各省的参赛选手名额为5名。大赛宗旨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积极探索工科类专业(计算机类、电工电子类、机械类、汽修类、建筑类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数字化资源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为教师参加教育部每年举办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做好基础性工作,提升竞争力(摘自关于举办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的通知)。
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是由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共同举办。宗旨在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为每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选拔参赛人员。比赛方案沿用全国比赛的通知方案进行。
大赛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文化课以及工科类和现代服务类等相关专业课程开展,基本涵盖了中职各类专业及文化基础课的所有学科。要求参赛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并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做一体,具有鲜明“做中学,做中教”职业教育特色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参赛作品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和相应教学课件两部分,并要求进行现场说课。“教学设计方案”与“教学课件”的评比,将参照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有关要求。具体要求是:
1、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设计思想: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改善。
教案内容: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针对1~2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一般包括授课班级的年级、专业、学生数和授课时间;授课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要求;授课类型;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反思等。
2、教学课件
上课用教学课件的教学内容要与教学设计方案一致。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建议所用软件尽量采用常用版本,以保证课件在其他机器上能正常播放),不限风格形式。如图片可采用GIF、JPG、TIF等格式(图片分辨率要求在1024×768以上);视频和动画可采用MPG、MOV、ASF、RM、SWF等格式(视频文件要求能在1024×768分辨率下清晰、流畅播放);音频可采用MP3、WMA等格式。
3、现场说课
(1)时间要求
现场说课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所选教学内容必须是教师本人的真实课堂教学内容,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反思。评委提问及选手答辩5分钟。
(2)语言、仪态要求
教学仪态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语言表达准确规范,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
(3)说课内容要求
a.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诠释教材的理念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
b. 教学策略。阐述本课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方法,突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的教学策略得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技能培养;着重说明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预期的教学效果。
c. 教学过程。解说本课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结构、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师生活动等。要求教学层次清楚,教学结构完整,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相对应。
d. 教学反思。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突出。
4、参赛教材版本与数字化资源提供
参赛版本主要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基础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改革创新示范教材及高教版的专业课教材,并可参考使用其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